疫情影響總體可控,公路資產規模持續擴張
2022年上半年,全國多地先后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為防控疫情蔓延各地采取了相應的防控舉措,使得集團旗下大部分收費公路項目的車流量同比有所下降。報告期內,深高速路費收入同比下降13.4%。其中,清連高速受廣連高速分流并疊加疫情影響,路費收入下降幅度較大。而外環項目受益于二期通車形成的貫通效應,表現良好,日均路費收入達人民幣243萬元,對集團收費公路業務起到了正向支撐作用。目前,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已實現常態化,經濟活動逐漸恢復,深高速旗下大部分路段車流量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公司預計,下半年收費公路業務表現將好于上半年。
收費公路業務短期承壓,不改集團長期戰略。報告期內,深高速積極拓展收費公路業務,于年初完成了對灣區發展(聯交所股票代碼:00737)的控股收購,從而間接持有廣深高速和西線高速的部分權益,本次收購將提高集團區域市場份額、未來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未來還可通過廣深高速改擴建推動沿線土地開發,釋放沿線土地價值,實現可持續的長遠發展,符合集團的發展戰略和整體利益。
重大工程建設方面,截至報告期末,外環一期、二期已通車營運,三期(規劃里程約16.8公里)正在進行項目前期工作;沿江二期項目累計完成工程進度約74%;公司正就機荷高速改擴建項目合作模式的商務條款與相關政府部門磋商,將在具體方案確定后及時履行審批程序。此外,深汕第二高速項目的前期工作亦順利推進。未來,隨著上述建設項目的落地,深高速將進一步鞏固在公路投資、管理及營運方面的核心優勢。
持續發力大環保產業 打開新增長空間
經過上一戰略期的實踐和拓展,深高速在持續整固和提升收費公路業務的同時,已逐步聚焦固廢資源化處理以及清潔能源兩個大環保細分領域,設立了環境公司和新能源公司作為拓展大環保產業相關業務的投資管理平臺。
固廢資源化處理業務方面,報告期內,集團完成了對藍德環保及深汕乾泰的增持,其中藍德環保的持股比例由67.14%上升至85.17%,深汕乾泰的持股比例由50%上升至63.33%。此外,通過購買股權及增資方式取得了利賽環保70%的股權,上述收購與增持有助于提升集團在有機垃圾處理業務與新能源汽車及退役動力電池一體化資源綜合利用業務的市場競爭力,促進集團固廢資源化處理業務的發展。
清潔能源業務方面,集團于2022 年2月通過與國家電投福建公司共同設立的合營公司收購了以風電后運維業務為主的南京安維士51%股權,此舉將帶動集團風電產業鏈業務協同,打造一體化清潔能源體系。截至報告期末,集團投資和經營的風電項目累計裝機容量達648MW,所屬風電場均為可享有政策補貼的已建成并網項目,所在地風資源較為豐富,電力消納較有保障。
上半年,深高速大環保業務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36億元,約占集團總收入的20.42%。
創新技術應用,以科技賦能企業經營
近年來,集團積極推動智能交通的研究及運用,成功開發的路網監測與指揮調度系統平臺已上線運營,為實現路網運行監測和管理、業務協同、應急聯動等業務提供信息化應用平臺;集團自主研發的外環項目路面信息一體化管控平臺獲得國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并取得兩項國家實用創新專利;此外,基于BIM的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平臺也在積極開發中。集團通過大力推動新科技的應用,積極打造“智慧高速公路”,深度賦能主業的經營發展。
2022年3月,集團與云基智慧按照51%:49%的股權比例設立數字科技公司。數字科技公司主要經營交通基礎設施、環保、清潔能源等信息化、數字化業務,該等業務符合國家政策和行業趨勢,有利于本公司抓住基礎設施數字化戰略機遇。
降低融資成本,維持穩健財務狀況
深高速注重維持合理的資本結構和不斷提升盈利能力,以保持公司良好的信用評級和穩健的財務狀況。報告期內,公司國內主體信用等級繼續維持最高的AAA級,國際評級方面均保持投資級別。截至報告期末,集團總資產72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0.94%?;诩瘓F穩定和充沛的經營現金流以及良好的融資及資金管理能力,集團董事會認為報告期末財務杠桿比例仍處于安全水平。
報告期內,集團根據經營開支需求及項目投資進展,使用自有資金、銀行貸款、債券資金等滿足經營及投資支出、債務償還等資金需求;利用市場有利時機,發行公司債、超短期融資券等債券融資工具進行債務置換及補充營運資金;把握市場行情變化溝通爭取條件較優的銀行貸款,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報告期內集團綜合借貸成本約3.28%,仍處市場較低水平。
把握時代機遇 打造一流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服務商
2022年是深高速“十四五”規劃夯實基礎之年,亦是全面高質量發展的深化之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復的影響,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承受了一定壓力,但在短期影響消除后,公司管理層仍有信心完成年度經營目標。下半年,深高速將把握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時代機遇,持續鞏固和提升收費公路產業優勢,穩步推進項目進展,全力打造智慧深高速。同時積極拓展特色環保、一體化清潔能源產業,有效運用集團內部產業協同資源,提升項目整體效益,推動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